焦虑

焦虑是心理分析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在人格的发展中和人格活动作用的动力状态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由人体内部器官的兴奋所产生。这些兴奋是内部或外部刺激的结果,并且受“自主神经系统”的支配。例如,当一个人受到危险时,就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口舌干燥、手心出汗等。 

焦虑与其它痛苦状态(如紧张、疼痛、悲哀)不同,因为焦虑具有一种特殊的意识性质。究竟是什么决定了焦虑的这种意识性质,尚不可知。弗洛伊德认为,焦虑可能是人的内脏器官处于某种兴奋状态时所呈现的一种特殊性质。无论如何,人在焦虑时都能意识到自己处于焦虑状态。每个人都可以在主观中将焦虑与痛苦、抑郁、悲哀和紧张等体验区分开来,后面这些体验都是由于饥饿、干渴、性欲和其它各种生理需要产生的。顺便的说,没有无意识的焦虑,就如没有无意识的疼痛一样。一个人可能不知道自己焦虑的原因,但他不可能不知道自己焦虑的情绪,不能体验到焦虑根本不存在。 


焦虑与恐惧情绪同义,即是同一个概念,弗洛伊德用焦虑而不是“恐惧”,是因为恐惧这个词常常使人想到是害怕外部世界的某些东西。他认识到,一个人既可能恐惧自己内心中的危险,也可能恐惧外部世界的危险。他将焦虑分为三类:“现实性或客观性焦虑”、“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这三类焦虑并不是它们自身在性质上有什么不同,它们都只有一种性质,即,不快。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在于其产生的根源。在现实性焦虑中,其危险根源存在于外部世界。如人们害怕毒蛇、持枪者、或失去控制的汽车等。神经性焦虑中,威胁来自本我的本能性对象选择。人们害怕自己被不可遏制的冲动所支配,而干出对自己是有害的事情来,或仅仅是害怕所产生的念头来。在道德性焦虑中,威胁的根源是超我系统的良心。人们害怕因为自己的行为或思想不符合自我理想的标准而受到良心的惩罚。简而言之,自我体验到的三种焦虑是:对外界事物的恐惧,对本我的恐惧,以及对超我的恐惧。 

区分开这三种类型的焦虑,并不等于说一个体验到焦虑的人就有意识到其焦虑的直正根源之所在。他可能认为自己是害怕是外界中的某种事物,而实际他的恐惧却产生于冲动性危险或超我的威胁。例如,一个害怕摸刀的人可能以为自己是恐惧尖刀所固有的危险,而实际上,真正使他恐惧的是,一旦利刃在手,就可能变得富有攻击性,甚至伤害他人。又如,一个害怕站在高处的人,可能以为这是由于高处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危险性所致,其实,他真正恐惧的是,他的良心可能抓住他身临高处的时机,来惩罚他的罪过,让他从高处摔下而粉骨碎身。 

一种焦虑可能不止一种根源,它可能是神经性焦虑和客观性焦虑的混合,或者是道德性焦虑和客观性焦虑的混合,或者是道德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的混合。它也可能是所有三种焦虑的混合状态。 

焦虑的唯一功能就是向自我发出危险信号。当这种信号出现在意识中时,自我就能采取措施以对付危险。尽管是种痛苦,而且,大概任何人都希望消除焦虑,但它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即提醒人们警惕已经存在的内部和外部的危险。由于受到警告,人们可以密切注视甚至避开危险。另外方面,如果无法躲避危险,焦虑就可能不断积累起来,以致最后彻底把人压垮。这时,我们将其称为“精神崩溃”。 

1、 现实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产生于对外界危险的知觉。危险是指可能对人产生伤害的外界状态。感觉到危险并产生焦虑,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先天的,因为人通过遗传而获得能对某种存在的事物或外界状态产生恐慌的倾向;同时,这种能力也可以在人的后天生活中获得。举例来说,害怕黑暗可能人先天具有的,这是因为远古时期历代的人在发明人工取之前,都曾不断在夜晚遇到危险。同时,对黑暗的恐惧也可能是后天习得,因为人们在夜晚比在白天更容易经历到惊吓可怖的事情。当然恐惧黑暗也可能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经验的共同产物。遗传可能使人对恐惧敏感而后天经验则可能使这种敏感性变为现实性。 

不管怎样,恐惧在婴幼儿时期更容易产生,尚未发育成熟的机体由于无能为力而无法对付外来的危险。幼小的机体往往被恐惧压倒,因为自我还没有发展到能够控制(约束)过度刺激的地步。那此具有压倒力量的焦虑的经验被称为“创伤性的”,这样的经验使人沦为无能为力的婴幼儿状态。一切创伤性经验的原型都是“出生创伤”。新生婴儿受到来自外部世界刺激的猛烈袭击,对此他毫无准备,因为产前他作为胎儿受到母亲子宫的保护。出生后若干年里,儿童还遭受到其他许多无法对付的情形,所有这些创伤性经验构成了他整个恐惧系统发展的基础。在以后的生涯中,任何可能使他沦为无能为力的婴幼儿状态的情况,都可能触发焦虑的信号。恐惧都有早期无能为力的经验有关,或者由此派生而出。这就是为什么很必要使儿童避免创伤性经验的原因。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也能够学会在焦虑的警报响起时,作出有效的反应。我们逃避危险,或者设法消除它。我们也获得预见危险的能力,并且能够采取一定的步骤防止危险变为创伤性经验。这种能力就在于:我们可以从微弱的忧虑情绪中意识到某种信号,这种信号表明有必要未雨绸缪,否则将会出现危险。根据这种刚刚萌芽的忧虑情绪,人们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一个人驾车行驶时,他体验到一种连续不断的轻微担忧,这种担忧使他对可能的危险始终保持警惕。 

当人对于危险无计可施的时候,焦虑就会上升直至使人崩溃或昏倒。恐惧使人丧命早有耳闻。我们将在下一章看到,自我还有其它途径对付焦虑。 

2、 神经性焦虑 

当人意识到自己的本能可能导致某种危险时,便会产生某种神经性焦虑。在自我的反能量发泄作用无法阻止本能的对象性发泄作用的冲动时,人便体会到恐惧之感,这就是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可以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游离型”忧虑,它往往产生于比较顺利的环境中。这种焦虑在神经质的人身上尤为显著,他们总是杞人忧天的担心什么可怕的事情会发生。我们常说,这种人连自己的影子都害怕。不过,我们更可能说,这种人是害怕自己的本我。他们实际所害怕的,是不断向自我施加压力的本我可能控制自我,并使自我陷入无能为力的境地。 

另一种神经性焦虑形式是强烈的非理性的恐惧,叫做“恐怖症”。 恐怖症的特点是恐怖的程度完全超出了与所害怕对象的实际危险程度的比例。这种人可能下述事物害怕的要死,如蛀虫、老鼠、高处、人群、空地、橡胶、当众讲话、水、灯泡等等。这些仅仅是迄今所报道过的许许多多恐怖症中少数几例。在这些事例中,恐怖是非理性的,因为焦虑的主要原因存于本我,而不是外界。恐怖的对象代表了满足了本能的诱惑,或者以某种方式与本能的对象选择相联系。每种神经性恐怖背后都有一种本我对所害怕事物的原始愿望。人们想要的正是所恐惧的东西,或者正是与所恐惧的对象相联系的东西,或者正是能象征所恐惧的东西。 

举例来说,一位青年女性对接触橡胶制品怕得要命,但她却不明白恐惧的原因,只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从有记忆的时候就一直存在。通过分析揭示出下述事实:当她还是个小女孩的时候,父亲买回两个汽球,她和妹妹一人一个。由于一时发火,她弄炸了妹妹的汽球。为此,她受到了父亲的严厉惩罚,另外,她还不得不把自己的汽球赔给妹妹。根据进一步分析她曾强妒忌妹妹,甚至暗地里希望妹妹死去,这样自己就成为了父亲钟爱的唯一对象。炸烈妹妹的汽球,显示出她对妹妹的危害行为。随之而来的惩罚和她自己内心的“罪恶感”,从此与橡胶汽球联系了起来。以后只要她一接触橡胶,她便会害怕自己再萌生出除掉妹妹的愿望,这就促使她不能不避开这些东西。 

当我们想要的(欲求的)然而又是恐惧的对象违背了超我的理想时,恐怖症也可能因为道德性焦虑而增强。例如,一个女性可能对强奸的恐怖达到了荒谬的地步,因为她事实上正渴求遭到性攻击,但她的超我却反抗这一愿望。她其实并非害怕被强奸,实际她正渴如此。她害怕的是自己的良心会谴责她怀有的这种邪念 。换句话,她人格的一部分与另一部分处于对抗状态。本我说:“我渴望这样”;超我说:“多恐怖”;自我则说:“我害怕”;这种分析能解释许多强烈的恐惧。 

弗洛伊德指出,神经性焦虑的第三种形式是“恐慌”反应或近似恐慌的反应。这些反应突如其来,而且没有明显的刺激原因。我们有时会读到这样的新闻:某人突然变的极度狂噪,开枪击倒大批素不相识的人,这些人甚至与他毫无关系。事后,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干。他只知道自己感到极度不安和紧张,非得在爆发前干出什么事来不可。这些恐慌性反应是“发泄行为”的典型事例,其目的是通过本我所需要的行动来解除极度痛苦的神经性焦虑,尽我自我和超我禁止这样做。 

“恐慌行为”是恐慌性反应的低级形式,恐慌行为一般表现为比较温和。这种情形可以在一个人行事违反其性格和常态时看到。他可能脱口而出一句令人讨厌的话,或者从商店里顺手牵羊拿走一件不太值钱的小物品,或者说人坏话。在这些事例中,可以说此人的行为是出于无意识的冲动。这些行为消除了本我对自我的压力,从而减轻了神经性焦虑。 

不用说,当冲动行为像通常那样引起外界环境的威胁性反应时,出于无意识冲动的行为将导致现实性焦虑增长。儿童反复因冲动行为而受到惩罚,于是学会了控控自己的冲动。如果一个人在孩提不能学会控制自己,长大后就会变成一个冲动的人,而社会就会通法律渠道以各种条文来对付他。即便如此,遵守纪律的公民也有在神经性焦虑的压力下触犯法律的。这时,他们控制系统全面崩溃,冲动暴发为行为。虽然控制良好的人通常对自己的冲动行为和情绪爆发表示后悔,但是,爆发却能带来一种解脱感。 

神经性焦虑产生在现实性焦虑的基础上,因为只有当人们认识到实现本能的需要可能招致来自外界的危险时,他们才学会恐惧自己的本能。只要本能的发泄不导致惩罚,人们就不会恐惧本能的对象性发泄。然而,当冲动行为像通常那样给人带来麻烦时,人们就逐渐懂得本能是多么的危险。打屁股和耳光或其它形式的惩罚向儿童表明,冲动性本能的满足导致的是痛苦和不安。儿童因冲动受罚时,就产生了神经性焦虑。 

对自我来就,神经性焦虑与客观性焦虑相比是更为沉重的负担。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逐渐发展起种种控制或回避外界威胁的方法。甚至还是儿童时,我们就能够脱避危险的事物和环境。但是,由于神经性焦虑的根源存在于人格的一部分中,所以要对付和逃避它要困难的多。我们将在下一章里看到,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人对外界现实的各种适应和调整,取决于在自我中各种对付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的机制的形成。与恐惧对抗是心理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性战斗之一。其结果对人的性格的最后形成无不打上深刻的烙印。 

我们应该注意是,神经性焦虑并不仅仅是为神经过敏的人所具备。正常的人也能体验到神经性焦虑,不过,这种焦虑对他们生活的支配远远不及对神经过敏者的生活的支配程度。总之,神经过敏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不同而己,两者间也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3、 道德性焦虑 

道德性焦虑是自我对羞耻感和罪恶感的体验,其产生的原因是自我意识到了来自良心的危险。良心是父母的权威在人们心中内在化的代理者,它因人们的形为和思想违背了自我理想的至善主义的目标而以惩罚相威胁。自我理想通过父母深深地植根在人格之中。父母的惩罚使儿童在心中产生恐惧,这种原生的恐惧又衍生出道德性焦虑。因此派生出道德性焦虑的恐惧是后天的,客观的。但是,如果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的根源存在于人格的构造中;而且和神经性焦虑一样,们无法靠回避来逃脱罪恶感。这种冲突是纯内心的,这就是说是构造性冲突,不涉及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只是当我们从产生道德性焦虑的历史过程上看时,道德性焦虑才是对父母的客观性恐惧的派生产物。 

道德性焦虑与神经性焦虑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超我的首要敌人就是本我的原始的对像选择。这种联系产生于父母制定的清规戒律,它们主要用来阻止儿童实现其性欲冲动和攻击冲动。因此,良心就是父母的权威在儿童内心的代言人,它由一系列禁令构成,这些禁令使儿童不致于沉于声色和目无法纪。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种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道德高尚的人比道德败坏的人更经常体验到羞耻。其原因是,仅仅不好的念头就足以使不道德的人感到无地自容。一个严格约束自己的人必定会产生大量的本能诱惑性想法,因为他的本能冲动力别无其它出路。一个道德不太好的人不具有如此强烈的超我,因此,当他想到或干出什么违反道德准则的事情来时,就不大可能感受到同样的良心谴责。罪恶感是理想主义者为约束本能而付出的代价。 

我们说过,焦虑是自我面临危险时所接到的的警报,在客观性焦虑中,如果一个人漠视这种警报,他就吃苦头,他就得承受生理上的损伤和痛苦,就得饱尝物质的匮乏和被剥夺的滋味。如果留意报警,他则可能避免伤害。在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中,危险不在外部世界,也不是某种痛苦的生理损伤和他害怕的物质匮乏。那么他恐惧是的什么呢?他害怕的恐惧本身,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罪恶感,它对人来说是直接的痛苦。事实上,它可能会变得让人无法忍受,以致于感到内疚的人不得不干出什么事来,以求得来自外界的惩罚,从而达到赎罪和解脱的目的。大家知道有人出于内疚而犯罪,他们很容易被人抓住,因为他们正希望被抓和受罚。与此相似,神经性焦虑的压力不断增加可能会使人丧失理智,干出非常冲动的事情来。冲动行为的后果被认为要比焦虑本身的痛苦轻松些。 

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不仅是发给自我的信号,警告即将面临的危险,而且它们本身也是危险。 

   备案号

杭州东方心理分析研究所 www.psyheart.net 备案号:浙ICP备13001446号-1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

优化支持:诚速宝

首页   |  关于东方   |  核心服务   |  常见心理问题   |  机构动态   |  专业园地   |  咨询指南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