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动态
赴川心理援助感受

 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硕士生 易者

 

其一、关于工作的内容

 

在川心理援助工作大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入户排查、组织社区文化活动、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

其中入户排查的工作主要是走进社区居民家中,了解受灾情况、现在的生活情况、聆听居民的感受,并做出判断,是否需要跟进回访、是否需要心理辅导。组织社区文化则是与社区和当地是行政部门相结合,共同发动社区居民参与到一些活动中去,这些活动包括唱歌、跳舞、看电影等。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主要是针对那些较为严重的居民,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这三种工作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补充:

入户排查方便我们了解社区居民的情况,为个辅和团辅寻找人群,同时也为我们举行什么样的社区活动提供借鉴。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这段话说的是要开展工作必先向地方行政人员了解情况,在灾区社区开展工作也是如此,即要了解当地社区的政策、组织情况,这样在开展活动的时候才会得到更多的支持、遇到较少的阻力;同时还要发掘社区居民中的佼佼者,发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活动组织中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对心理咨询方面的能力要求不高,是更多的志愿者都能做的事情;活跃的社区文化,也有利于纾解社区居民的负面情绪;在发动社区文化的同时,也有利于我们了解当地居民的情况,这方面与入户排查有异曲同工之妙。

例如,在此次我所在的都江堰幸福家园社区便开展了两次社区文化活动:一次是在7月1号,举行了“与党一起过生日”的晚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排演了自编自导自演的戏剧:《葫芦娃新传》。葫芦娃的故事源自民间传说,为百姓和儿童所耳熟能详,因此受到了儿童的欢迎。虽然很多儿童事先都看过与葫芦娃相关的动画片,但是意外的是,在排练的时候,这些小朋友对戏剧中的人物有很强的移情:对戏剧中的妖怪(黑山老妖)出奇的愤怒,表现出强烈的攻击性;对戏剧中的老爷爷则表现出较多的顺从与拥戴。我们选择葫芦娃的故事主要是因为葫芦娃的故事是许多少年儿童都知晓的,容易进入角色;另外,葫芦娃的故事也是对此次地震的一个象征性表达(面对灾难),因此,在排练葫芦娃的故事,也是对地震中的经历的另一种表达与演绎。

另外一次活动则是组织社区中的中老年人唱歌和跳舞,主要是民族、革命歌曲和民族舞蹈。这次活动是社区的居民主持的,我们志愿者主要是提供一些技术与物质上的支持,例如寻找歌词、提供音响设备等。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社区居民自发的组织起来,在闲暇时间里唱歌跳舞,丰富居民的生活、活跃社区的气氛。

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是心理援助的本职工作,也是心理援助工作的特别之处。

 

其二、关于心理辅导

 

我们在灾区的心理辅导工作可以分为个体辅导和团体辅导两部分。

我所从事的个辅和团辅都是以沙盘的形式:

我做了两个小孩的沙盘个辅:其中一个三岁的R,男孩,经历了地震,是从汶川县城出来的,在地震中失去了奶奶,现在与妈妈住在一起,爸爸还在汶川。地震之后R内心充满了恐惧,常常是在睡梦中大哭,难以叫醒;而且难以入睡,非要拉着妈妈的手才能睡着…(保密需要省略过程)…经过六次的沙游辅导,R内心中的恐惧感明显减少,睡觉很平和、也很容易入睡,基本恢复正常。

这个个案能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主要是因为:1)借助了当事人的妈妈,交会了她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这是当事人最有效的治疗的力量;2)沙盘游戏的亲和力和沙盘本身所蕴含的治疗的力量;3)本人所提供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图片说明:房子、可爱的动物是在灾后少年儿童的沙盘中常客)

第二个小孩L,男孩,七岁,新建小学的学生,经历了地震…(保密需要省略介绍)…地震中家庭人员没有伤亡。与R不同,L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恐惧感,就连噩梦都不做。让L来做沙游辅导是因为发现他情绪变化大,很容易哭泣,而且还会说我想自杀!经过家访之后了解到他在地震前被同学看作是胆小鬼…(保密需要省略介绍)…接受了媒体的采访,家长反应他地震后开始撒谎、容易发怒、注意力不集中…(保密需要省略过程)…由于当事人真正亲历灾难,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当事人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恐惧,但这并不表明他不恐惧没有问题,从性格的改变和注意力的变化可以看出,他的恐惧感被分离了,而且是以隐匿的形式来自我表达,因此,对L进行心理辅导要相对困难;由于我们在灾区的时间有限,难以建立长久的关系,所以不敢建立深入的关系,因此对他没有进行深入的辅导。

在结束的时候,他送给我一幅画,画的是他一家人在家园面前,沐浴阳光…像在向我告别,作为回报,我送给他一个福娃玩具,愿福娃能给他带来福气……

(图片说明:蛇和蝎子也是沙盘中的常客之一,少年儿童常常用它们来表达他们自己所体验到的恐惧)

团体辅导同样也是以沙游的形式进行的。共进行了两次。团体沙游的目的是帮助灾区的儿童表达地震、表达地震前后的差异,并对地震前后做一个联结。沙游的基本过程是:首先是宣布团体沙游的规则;第二是开始团体沙游,每个人拿一个沙具,并回答两个问题:“为何要拿这个沙具?”、“这个沙具让我想起了什么?”。在每个人都回答完这两个问题后,把沙具摆放在固定区间内;再各自谈自己对他人的描述的感受;第三是重复第二步,直到最后一轮;最后就是重新摆放每个沙具,使之组成一幅大家都满意的场景(沙画)。通过团体沙游,儿童表达了地震前后的差别:地震前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其三、灾区心理辅导见闻及感受

 

基本上是还没有入川就先听闻到灾区的心理辅导。在入川之初,感觉灾区的心理辅导缺少专业的辅导。尤其是在前期,对所谓的认知行为的暴露疗法的批评,更是如此。那么如何才叫专业呢?

灾后的心理辅导难度很大,这是大家所公认的。一开始,基本上都会认为灾后的心理辅导难在以前没有这样的经验,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前提下,对于一开始所爆料的暴露疗法的批评就显得有些苛刻了。第一次,犯些错误是可以理解…

在我看来,这灾后的心理辅导,使用什么技术、在什么理论流派下工作,这些差异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心理援助者是如何看待灾后的心理辅导的?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

(图片说明:奥特曼也是沙盘中经常出现的沙具之一,奥特曼一方面可以表征少年儿童内在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又表现了他们内心的冲突,尤其是出现奥特曼与怪物对决的时候)

在我看来,灾后心理辅导首先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何想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想法与行为是需要慎重思考的!例如,被媒体曝光的浙江某教授对某小朋友的即兴记忆重组,就是忽视了心理辅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然而灾后的心理援助多数却是临时性的行为,因为我们的治疗师不会一直待在灾区,所以需要轮换、一批批的上前线,这就造成了灾后心理辅导异常复杂:第一、难以建立深入的关系。没有关系就没有心理治疗,由于时间限制,灾后的心理辅导难以长程,所以难以建立深入的关系。如果忽略这些,而强行建立深入的关系,这会对双方造成伤害。第二、难以保持连贯性。灾后心理志愿者一拨一拨的去,不同的志愿者会与灾区居民建立不同的关系,难以保持其连贯性与持续性。

灾后心理辅导的难点还有就是如何定位自己的身份,与灾区的居民建立什么样的关系。灾后的心理辅导,因为条件的限制(心理志愿者要与灾区居民生活在一起)、因为其特殊性(心理志愿者通常会主动上门进行访谈),使得在后心理辅导打破了许多常规的设置:例如,会留下联系方式、会在咨询室外相见等。这些都是必须的,尤其是在地震后,需要打破这些设置去与居民建立关系,舒缓居民的情绪。同时,这也造成一些混论,即咨访关系的混乱,一些心理志愿者看重了“朋友”的角色,却忘记了自己是个心理志愿者,忘记了在咨访关系中的“第三只眼睛”。这种混乱给灾后的心理辅导带来了一些变数,往往会做出一些不必要的事情、建立了特殊的关系,而这些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给灾区居民的需要,但同时也会对灾区居民带来伤害。例如,某小朋友在地震之后受到了心理志愿者许多额外的帮助与关爱,使得他认为别人对他的关爱是自然的,他也应该得到这些…这些明显的会对他今后的生活不利。地震救援后不久即开展的感恩教育也与此同出一辙。

灾后心理辅导的另一难点就是如何开展工作。由于上述的两大难点,也造成了这个新的难点,即开展心理辅导会存在新的难度,如如何开展实质的真正的心理辅导呢?关系变了、该如何建立咨访关系呢?我的建议是重新拿起心理咨询中设置的武器,即在一开始就与要辅导的居民约定好:每次咨询的时间、时间段、方式、如何在咨询室外接触等。在这些设置面前,社区居民会自然变成我们的来访者,而我们也会自然明白自己的身份与定位。强调设置,尤其是在与社区的少年儿童开展工作尤其重要!在社区中,不仅仅心理志愿者与社区儿童的接触,社区儿童之间也会相互接触,我们志愿者对部分人的关注会对未被关注的人造成伤害,引起他们的嫉妒,从而搞混社区儿童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更加要在咨询室之外注意自己的言行。

 

其四、总结:

灾后的心理辅导形式可以多样,但要想立足于心理,则很考验我们的功夫。在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要有理论的指导,而不能轻易的盲目的使用技术。对于传统的心理咨询中的设置,要慎重考虑,理解设置,不仅仅是要敢于打破设置,更要运用设置,保护当事人保护我们自身。

 

原文转自作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2309b0100b48x.html

   
   备案号

杭州东方心理分析研究所 www.psyheart.net 备案号:浙ICP备13001446号-1

电话:0571-87799633 地址:杭州市萧山区山阴路590号金帝高新科技广场3号楼西单元801室

优化支持:诚速宝

首页   |  关于东方   |  核心服务   |  常见心理问题   |  机构动态   |  专业园地   |  咨询指南   |  下载中心   |  联系我们